中庸淺言新註(呂純陽祖師直解)

16627558065f63f80909dc5.jpg

中庸淺言新註(呂純陽祖師直解)

中庸淺言新註(呂純陽祖師直解)

數量(本):

善書介紹

  《中庸》是儒家經典的四書之一。原是《禮記》第三十一篇。內文的寫成約在戰國末期至西漢之間,作者是誰尚無定論,一說是孔伋所作(據《史記 孔子世家》稱:「子思作《中庸》」)。另一種說法則認為是秦代或漢代的學者所作。傳統的說法,並有直接記載者,皆認為《中庸》是由 孔子之孫–子思(孔伋)所作。

  朱熹認為中國儒家有五位聖人,分別是至聖—孔子、宗聖—曾子、述聖—子思、亞聖—孟子,前四位聖人分別有著作傳世,復聖—顏回跟隨在 孔子身邊幫助 孔子,所以沒有著作。因此朱熹取《禮記》中的《中庸》、《大學》兩篇文章單獨成書,與紀錄 孔子言行的《論語》、紀錄 孟軻言行的《孟子》合為四書。依照朱熹的想法,子思之《中庸》與曾子之《大學》,分別出於早期儒家的四位代表性人物—曾參、子思、孔子、孟子,所以合稱為四子書(也稱四子)簡稱為《四書》。

  南宋光宗紹熙元年(公元一一九O年),朱熹在福建漳州,將四書匯集在一起,作為一套經書刊刻問世。朱熹認為先讀《大學》以定其規模,次讀《論語》以定其根本,次讀《孟子》以觀其發越,次讀《中庸》以求古人之微妙處。只是;四書之順序最初是不確定的,即使如前述,朱熹指出其為學之先後次序,然而最終也是由朱熹確定其次序為《大學》、《中庸》、《論語》、《孟子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