活動介紹

收驚

從民間流傳的靈魂觀可知,人們相信每人身上都有「三魂七魄」。人活著的時候,這三魂七魄不只維持著一個人的生命活動,也同樣影響心神狀態及身體健康,若是三魂七魄被驚擾而出了問題,便會造成身心不適;如果三魂七魄離開了人體,人便會死亡。

而在民間觀念中,一個人可能因為驚嚇或其他因素,丟失其中幾條魂魄。魂魄部分離體,人雖不至於馬上死亡,卻會陷入一些負面狀態,如成人無故恐慌、易受驚嚇、注意力不集中、失眠多夢、幻覺幻聽、食欲不佳、氣鬱胸悶,或是小兒夜啼、兒童哭鬧不休卻又說不出原因等等。總之外至身體不適,內至心神不寧,種種症狀都可能歸咎於魂魄的失調。吾人常用「魂不附體」、「魂飛魄散」來描述一個人受到極大驚嚇,心有餘悸,也用「失魂落魄」、「魂不守舍」來形容一個人精神恍惚,心情低落,可見「魂魄狀態影響身心靈平衡」這樣的概念,早就為一般人所熟悉。

魂魄的異常狀態若沒有即時處理,日積月累之下,人便會漸漸衰弱,最終無法自理生活。人們相信魂魄是否安好與一個人健康與否息息相關,因此,奠基在這樣的觀念之上,療癒、修復魂魄的狀態的「收驚」,便成了一種可行的醫療方式,因而「收驚」便成為一種民俗療方。

即使依照信仰或流派分別,各家對於三魂七魄的解釋略有不同,收驚儀式的步驟也不盡一致,但背後的邏輯卻基本相通,都是要將失序、失常的靈魂重新安置,回歸正常的狀態。

最基本的收驚都是將受到驚嚇後,脫離身體游離在外的魂或魄喚回體內。

1、魂魄離體且可能還在當事人附近,可使用較簡單的儀式將魂魄安放回去。

2、魂魄離體後可能還在當事人出事地點徘迴,而未跟隨著身體,這時須回到事發地點將魂魄喚回。

3、魂魄游離、淪落到陰間去了,這時就必須執行複雜的儀式,將魂魄帶回陽間,返回人的軀體內。將魂魄招回人體後,有時還須進行安魂的儀式,使被驚擾的魂魄安定下來,不再輕易脫離而去。

4、人在被驚嚇之後出現精神恍惚的狀況,當事人可能還會性格劇變,行事風格也和以往大不相同,在民間觀念中,這可能是魂魄在受驚離體後,有不好的靈體趁虛而入,竊佔魂魄本來的位置了。而收驚療法便必須負擔「除靈」的工作,驅逐不屬於當事人的外來靈體,而後才能迎回其原來的魂魄。

5、人被環境裡其他能量干擾。例如,出席婚喪場合後感到身體不適、路過意外現場後心理不安、停留在風水不良的場所過久而運勢低落,即是所謂「沖煞」。沖煞多半是在不對的時間身處不對的地方,因而被能量或氣影響了自身的平衡,而針對人的魂魄進行安撫的收驚儀式,當然也能處理這樣的狀況。透過特定的儀式,不好的能量能被排除,而人也能因此重新回復健康,復歸平穩的身心狀態。

儘管收驚是「三魂七魄」靈魂觀之下,針對魂魄失序的處理方法,不過綜觀來看,收驚所處理的標的,也不僅限於三魂七魄本身而已,而從中衍生出的許許多多功能。

聖賢堂是個儒、釋、道三教合一的宮廟,從建堂以來就有祭祀度眾、收驚、祭解的科儀,而收驚的習俗,正是道教祭解的一部分,這是民間最重要的信仰之一,而每一個宮廟各自傳承的做法也大異其趣。

收驚往往有著安定心神、穩定魂魄,進而讓人們安定身心靈、達到心安的重要作用。

聖賢堂是提供信眾祈請  恩主公出手收驚的宮堂。收驚前,上香敬拜  恩主公並向眾神請安,重點是藉上香時讓心緒靜下來,告知今天來聖賢堂的緣由,稟明之後筶杯請示,賜聖杯後帶當事人的日常衣服來堂收驚。稟告時心若急躁、則收心不易,唯有沉穩、尊重,收驚才會更順利。

 

安奉值年太歲、光明燈

法會日期:

1、臺中聖賢堂––每年農曆正月十五日辰時(清晨七時)舉行。

2、烏日天德宮––每年農曆正月十三日辰時(清晨七時)舉行。

對象:

凡當年歲數為1歲、4歲、7歲、10歲、13歲……依序將當年歲數加三,即是當年需安奉太歲及光明燈之人。即每年有四個生肖要安奉太歲及光明燈(例如:虎年;則生肖屬虎、屬豬、屬猴、屬蛇者宜安太歲、光明燈)類推之。

報名:

1、本法人固定於每年農曆十月十五日前後,陸續寄出報名通知。

2、凡有意參加祈求閤家平安錫福,欲安奉太歲者,於收到通知函後,請速來電告知收件人編號或工整填寫生辰(農曆年、月、日、時),並提早寄交或來電或傳真本堂,辦理書寫文疏。

3、需安奉光明燈者亦請來電告知或於報名表上註明。

4、一律免費服務,歡迎參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