孝經釋義

17506448125f36495c1bedf.jpg

孝經釋義

孝經釋義

數量(本):

善書介紹

  《孝經》一書,全文共為十八章,將社會上各種階層的人士——上自國家元首,下至平民百姓,分為五個層級,而就各人的地位與職業,標示出其實踐孝親的法則與途徑。這是自古以來讀書人必讀的一本書,所以被列為「十三經」之一。

  古人傳說此為 孔子親撰,以告知 曾子孝道的要義,或說曾子筆記 孔子之言。但後人皆懷疑。清代紀昀在《四庫全書總目》中言,是 孔子「七十子之徒之遺言」。目前學界認為是秦、漢時的儒者所作。

  《孝經》以「孝」為核心,闡發了儒家的倫理道德思想。在此書中肯定了「孝」是上天所訂的規範,指出「孝」是一個人品性的根本,國君可以用「孝道」治國,臣民可以用「孝」安身立家,保持地位和富貴。書中首次將忠君和孝順連結起來,認為有「孝道」的人才能盡「忠」;書中還對不同等級的人規定了不同的行「孝」內容。比如:

  天子的「孝」要博愛,要能感化百姓;

  卿大夫的「孝」要在行動、言語、服飾上都要合乎禮節,起到榜樣作用。

  普通老百姓則需做到保重自己的身體、愛護自己的名譽,節省用度,使父母衣食無憂。

  《孝經‧開宗明義章》曰:「夫孝,始於事親,中於事君,終於立身」,由此可見儒家的孝道的觀念不只於孝順父母而已,孝順父母只是孝道的開始。

  在中國古代,《孝經》對傳播和維護倫理道德起了很大的作用,深受歷代君主推崇,為十三經中唯一獲皇帝(唐玄宗和元仁宗)御注的書。《孝經》現存今文和古文兩種版本,今文較為流行。

  《孝經釋義》一書,乃仙佛降鸞註解於東津興善堂,本法人於民國七十一年二月翻印出版、免費供各界索閱流通。